为什么我写了这个帖子

2024年6月左右,是我大二下学期期末月。这一个月我对于生活某些方面几乎完全失望,同时为了反思我大二这一年相对失败的经历,我立了这么一个帖子。当我真正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其实已经是24年9月18日。一方面,是我一直以来的拖延症。另一方面,我想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写这些,会相对客观一点,我需要更高质量的自省。

迷茫

在22年高考结束的时候,跟绝大多数的高中生一样。我对未来是充满焦虑与期待的,加上成绩出来后高的有点出乎意料,所以更多的是期待。在高考之前,因为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其他升学道路可走,我开始心里对高考有种使命感,认为我生来就应参与这场“历练”,并且会成功,这跟我的另一种心态——高考决定不了太多事情相平衡,我还是想抱着积极的心态考试,好在最后结果不错。
考完后,因为高中没有发展任何的兴趣,所以选志愿的时候,就只能通过报志愿老师,亲戚,已经自己翻着厚厚的书籍看着专业想象自己如果选择这个专业会学到什么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现在看来这是十分可笑的,志愿老师充其量是一个数据分析专家,他的目的是不浪费你考出来的每一分。而我应该做的是不在浪费太多分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适合(或者两者都有)的专业。但是一个学习概念只有做题考试的学生来说,想判断自己合不合适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目前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也就是筛出一部分不讨厌的专业,翻出一些大学的培养计划,看看学习的具体课程内容。
举个例子,你如果是一个刚刚高考完的普通非艺考理科生,对美术充满喜爱,你看到了一个美术学的专业。“哇,这简直太适合我了”。如果你翻一下某些大学的美术学培养计划,你就会发现学习的内容会涉及很多理论而不全是画画,想想,你能忍受非美术的一些学习内容吗?如果可以那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比较适合你的。
我当时基本也就是筛了一些不喜欢的专业,我记得有土木,机械(因为我忍受不了比较差的工作环境),但是我也没有很喜欢的专业,唯一相关的就是地理学/测绘(因为深入了解了一下学习内容和工作前景也放弃了,我初中比较喜欢地理,上高中就没接触了,我也知道如果我后面读我是不会喜欢学习内容的)。最后筛完了,主要也就是CS,SE,EE,微电子,法学,地学(我放在很后面了)。这些专业的共同点就是我不喜欢也不讨厌(基于我当时的认知),就业大多数还行。

这三个月发生了什么